地名由来:清雍正十二年(1734)设霞浦县;因境有霞浦山,下临霞浦江,故名;据《霞浦县志》:县境西南有霞浦江,又有霞浦山(洪山),海中有青、黑、元、黄四屿,日出照映,江水如霞彩,这是山以江名,县以江名。
2022年8月,霞浦县入围2021年度中国县级政府政务诚信综合水平百强县。
2021年6月,霞浦县上榜2021年农产品电商百强县名单,代表农产品为水产品、水果(荔枝)。
2021年5月,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霞浦县人口数量为47.59万人,位列宁德市各县市区人口数量排行榜第4位,位列福建省各县市区人口数量排行榜第33位,位列全国各县市区人口数量排行榜第1111位。
2021年2月,福建省2018-2020年度省级文明城市名单出炉,霞浦县上榜。
2020年7月,商务部公布2020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名单,霞浦县入选。
2020年5月,国家发改委公布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名单,霞浦县榜上有名。
2020年3月,霞浦县被评为第一批全国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县”。
霞浦县位于福建省东北部、台湾海峡西北岸。全县陆地面积1716平方公里,辖12个乡镇、3个街道,293个行政村、27个社区。县情主要特点:历史悠久。三国时期曾是东吴的造船基地,史上称“温麻船屯”。晋太康三年(公元282年)始设温麻县;清雍正年间升为福宁府,民国二年废府留县,距今已有1738年的建县历史。地灵人杰、人文荟萃,相继涌现沩仰宗始祖灵祐、易学宗师黄寿祺以及著名历史学家、书法家游寿等一批历史文化名人。交通便捷。地处福州、温州的中点,沈海高速公路和温福铁路穿境而过,设有4个高速互通口、1个火车站;拥有三沙、溪南、东冲等多个深水泊位,三沙口岸获得国务院批复同意扩大开放。
资源丰富。依山面海,海洋资源尤为丰富,是全省十个渔业重点县之一,海域面积2.89万平方公里、海岸线505公里、浅海滩涂265万亩、岛屿411个,均居福建省沿海县份首位。海洋鱼类700多种,滩涂生物200余种,盛产大黄鱼、海带、紫菜、刺参、鲍鱼等,年水产品总量在40万吨以上,位居全省前列,享有“中国海带之乡”、“中国紫菜之乡”、“中国南方海参之乡”的美誉。风景秀美。是“省级园林县城”、“省级生态县”和“省级文明县城”,境内有杨家溪等风景名胜区和道教、佛教等自然人文景观,有大京、高罗等10多个沙滩,是“梦幻海岸、休闲天堂”,尤其是海滩摄影独具特色,荣获“全国摄影创作基地”的称号,被誉为中国“十大风光摄影圣地”、“中国最美丽的滩涂”,每年均有大量海内外摄影爱好者到此拍摄。潜力巨大。三沙渔港经济区列入全省首批渔港经济区建设规划,溪南半岛、东冲半岛等地拥有宝贵的港口岸线和充裕的土地后备资源,深水岸线长61公里,可建3—50万吨深水泊位100多个,蕴藏着发展机械重工、港口物流等临海产业的战略优势。
历史沿革:
晋太康三年(282),始为温麻县地(县治在今沙江镇古县村),属晋安郡。
隋开皇九年(589),并入原丰县。
唐武德六年(623),置长溪县(县治在今岭尾庵,后迁连江),属泉州(州治今福州)。
元至元二十三年(1286),升为福宁州。
明洪武二年(1369),州改县,属福州府。
成化九年(1473),复州。
清雍正十二年(1734),改福宁府,增设附郭县霞浦。
1914年,民国初属闽海道。
1949年6月17日,历属福安专区(地区)。
1971年,专署迁址改称霞浦县,属宁德地区宁德市。
地名沿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