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由来:因为青弋江穿过,在这里汇入长江。
2022年8月,弋江区被确定为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建设示范县。
2021年12月,2021年中国工业百强区名单出炉,弋江区位列第97位。
2021年5月,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弋江区人口数量为42.26万人,位列芜湖市各县市区人口数量排行榜第5位,位列安徽省各县市区人口数量排行榜第62位,位列全国各县市区人口数量排行榜第1279位。
2020年4月,弋江区上榜第三届安徽省文明城区名录。
2011年5月,中国科协命名弋江区这2011-2015年度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区)。
弋江区位于芜湖市中心区域,面积17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达42.26万,辖6个街道办事处,共有42个社区和11个村,是全市的科技、教育、文化、体育中心。铁路、公路、水路交通运输便捷,芜马、芜大高速公路及皖赣、宁铜铁路穿境而过,高铁芜湖南站建成通车。芜湖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国际会展中心等坐落于此。区内自然环境优美宜人,有白马山等大小山麓十余座,紧邻长江、漳河、青弋江,水系资源丰富,坐拥十里江湾天然美景,滨江·松鼠小镇与十里湾畔遥相呼应。
芜湖国家级高新区坐落在区境内,2015年,经省委、省政府批准,高新区与弋江区实行“两区合一”的管理体制,在发展上相融,管理上相合,资源上统筹,开发区和行政区产城融合发展。近年来,我区先后获批军民结合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示范区、国家科技服务业区域试点、全国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全国青年创业示范园区、全国工业百强区、国家绿色产业示范基地,通过教育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基本县(区)认定,获批省“教育强区”称号,高新区成功列入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2020年,高新区综合排名晋升至第40位。弋江区在2017、2018、2019年度全市目标考核中蝉联第一名,2019、2020年度全市招商引资考核第一名。
弋江区(高新区)经济社会发展呈现“一个体制、两高融合、四大产业”三大特征:“一个体制”是指弋江区、高新区实行“两区合一”的管理体制。“两高融合”指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与高教园区和职教园区相融合,区境内有安徽师范大学、皖南医学院等7所高等院校,在校学生10万多人,既是高新技术集聚区,也是高科技人才汇聚区。“四大产业”是指高新区形成了智能网联及新能源汽车、微电子及第三代半导体、大数据及信息技术、节能环保及高端装备制造四大主导产业。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们牢牢把握发展第一要务,认真践行新发展理念,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法治弋江建设步伐、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认真抓好全面从严治党,经济社会发展和党建建设各项工作迈上新台阶。2020年全年地区生产总值469.5亿元,增长3%;财政收入42.6亿元,增长8.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6791元,增长5.7%。
“十四五”时期,弋江区将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及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创新核心地位,全力建设美好弋江南、共创智慧大江湾,扎实推进创新创业孵化区、协调融合中心区、绿色美丽生态区、开放转型集聚区、幸福共享样板区建设,奋力打造长三角城市群中具有特色核心竞争力的现代化城区。
历史沿革:
1949年5月10日,芜湖市市区划定为4个行政区,第四区辖江口、尚来2个镇。
1950年4月,中共芜湖市委决定撤销市区的4个行政区。
1952年7月,恢复市区建制,原第四区改称河南区。
1955年12月27日,撤销河南区建制,分别划归环城、新芜两区管辖。
1958年7月24日,将芜湖县马塘乡划归芜湖市管辖。
1960年1月,恢复河南区。
同年5月,城市实行人民公社化,在原河南区建制的基础上,建立马塘人民公社。
1961年,马塘人民公社改为马塘区人民委员会。
1963年3月13日,原马塘乡的元山、平山、马塘3个大队和大营大队的大部分地区,划回芜湖县。
1965年8月2日,芜湖市所属的马塘公社划归芜湖县,1976年10月29日,马塘公社划归芜湖市领导。
1968年8月,成立马塘区革命委员会。
1980年6月,撤销马塘区革命委员会,设立马塘区人民政府,下辖江口、朝阳、弋江桥3个街道。
2002年11月,马塘镇所辖9个自然村划归弋江桥街道。
同年12月,设立南瑞街道。
2006年2月10日芜湖市行政区划调整,马塘区更名为弋江区,原芜湖县火龙岗镇整建制划归弋江区。
2020年6月5号,撤销芜湖市三山区并入弋江区,至此,弋江区辖10个街道、1个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