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由来:明嘉靖十四年(1535)由尤溪、永安、漳平、德化四县析置,因治所位于大小田村,故名,据《大清一统志》:大田里今大田县治,取旧里为名大田县,县治状元丘,旧为田则稻先熟,故名;另说因县境众山环绕,中有原田,又有大田溪环县治之南,故名。
2021年5月,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大田县人口数量为29.95万人,位列三明市各县市区人口数量排行榜第3位,位列福建省各县市区人口数量排行榜第53位,位列全国各县市区人口数量排行榜第1768位。
2021年2月,福建省2018-2020年度省级文明城市名单出炉,大田县上榜。
2020年10月,大田县入选第一批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地区名单。
2019年8月,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试点县名单出炉,大田县榜上有名。
2019年3月,大田县列入第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原中央苏区片区)。
2016年2月,大田县上榜2015年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名单。
2015年3月,大田县获得第三批全国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殊荣。
大田,别称“岩城”,位于福建省中部,设县始于明朝嘉靖十四年(1535年),自然实体为“九山半水半分田”。大田是中国高山茶之乡、中国油茶之乡、中国高山硒谷,是中央苏区县、省级文明县城、省级生态县城、福建省河长制发源地。全县土地面积2294平方公里,总人口43万人,辖12个镇、6个乡,266个行政村和8个居委会。
县情特点:
一是大美之田。海拔千米以上的山峰175座,系闽江、九龙江、晋江三大水系支流的发源地之一,森林覆盖率达73.07%,大田土堡群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有国家AAAA级景区1个、AAA级4个、中国传统村落16个,被评为“中国天然氧吧”、首批全国生态旅游胜地、中国森林旅游美景推广地。
二是大爱之田。红色、孝道、民俗、戏曲等特色文化兼容并蓄,有板灯龙、红粬制作技艺、朱坂“阔公戏”等国家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二十四孝”编撰者郭居敬故里,“五讲四美三热爱”发源地,先后摘取了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县、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省级平安县等殊荣。
三是大兴之田。坚持“创新驱动、绿色发展”,设立院士工作站3家,建成铸造和装备制造园、纺织园、石墨园、陶瓷园等特色工业园区,铸造和装备制造、美人茶两大主导产业蓬勃发展,水泥建材、特色种养业、文旅康养三大优势产业持续升级,数字信息、新材料、现代物流、建筑业四大重点扶持产业加快培育,先后被列为国家茶叶公园试点、中国铸造产业集群试点县、首批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地区。
历史沿革:
大田县早在周前就有人到均溪两岸定居。
夏属杨州地。
周属七闽地。
秦属闽中郡。
汉属南平县。
唐属江南东道福州。
南唐归剑州。
宋隶南剑州。
元归福建道延平路。
明嘉靖十四年(1535),割尤溪、永安、漳平、德化四个县的边缘地带合置大田县,属延平府。
清雍正十二年(1734),改属永春州。
1912年隶属南路道。
1914年大田隶属厦门道。
1927年直属于福建省。
1933年属兴泉省。
1934年福建省属第四行政督察区。
1935年福建省属第六区。
1943年隶属第六区。
1950年2月4日,大田县属永安地区专员公署。
1956年6月改属晋江地区专员公署。
1963年3月,划归三明专区。
1983年隶属三明市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