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由来:五代闽龙启元年(933)升永顺场为顺昌县,因县有顺阳乡,水有顺阳溪而名;另据清嘉庆版《延平府志》:以其初顺服,故名,取顺而昌之意。
2022年1月,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认定命名顺昌县木竹加工产业示范园区为第二批国家林业产业示范园区。
2021年9月,顺昌县被列为整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
2021年5月,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顺昌县人口数量为17.91万人,位列南平市各县市区人口数量排行榜第8位,位列福建省各县市区人口数量排行榜第72位,位列全国各县市区人口数量排行榜第2285位。
2021年3月,顺昌县上榜2021中国县域网络购买力百强榜第61名。
2020年10月,生态环境部授予顺昌县第四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称号。
2020年3月,顺昌县被评为第一批全国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县”。
2020年3月,顺昌县入选第一批国家森林康养基地名单。
顺昌县位于福建省西北部,闽江上游富屯溪、金溪汇合处,为“闽江起源处、顺达昌盛地”。县域面积1985平方公里,辖12个乡镇(街道)、130个行政村,户籍人口23.02万人,常住人口17.91万人。城区面积8.6平方公里,人口8.4万。主要县情特点:
【大圣祖地】顺昌大圣信俗活动源于唐末五代、兴于元明,迄今已有千年历史,文化实物遗存多达100多处,被誉为“大圣祖地”,大圣信俗活动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宝山石宝峰顶上的宝山寺大殿为元代全仿木砂岩石构建筑,2001年被国务院评定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宝山也因此被评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目前正在推动大圣信俗文化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建设大圣博物馆,打造“中国西游记文旅之乡”。
【文化善地】顺昌于后唐长兴四年(公元933年)建县,“以其初顺服故名,取顺而昌之意”。文化积淀丰厚,历史人才辈出,是宋代理学家杨时的祖居地,游酢、朱熹的讲学地,廖刚、廖德明、余良弼、李默、饶元等爱国名臣的故乡,被誉为“八闽善地、文献之邦”。土地革命时期就是闽西北主要游击区域,彭德怀、毛泽民、滕代远、黄克诚、罗炳辉、项南等革命先辈曾在顺昌从事革命活动,2013年被列为原中央苏区县。
【生态福地】顺昌境内千山叠翠、万木峥嵘,森林覆盖率80.34%,是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全国首个杉木之乡、首批中国竹子之乡。近年来,顺昌持续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深化“森林生态银行”“一元碳汇”、碳金融等绿色创新,“森林生态银行”和“一元碳汇”被列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福建经验”,“顺昌林业碳汇贷”入选福建省(三明市、南平市)绿色金融改革试验区首批5项改革创新成果。
【兴业宝地】计划经济时期,国家在顺昌布局了一批重工和军工企业,留下炼石水泥、富宝实业、榕昌化工等上世纪四、五十年的老企业和铁路运输专用线。目前,已初步形成氟新材料、新型建材、竹木生态加工、光电机械、食品加工等主导产业。建有郑坊、金山、新屯、谟武、五里亭等产业平台,其中郑坊园区为省级工业园区,金山新材料产业园为全省氟化工专业园区,是各界有识之士投资兴业的热土。截至目前,全县规上工业企业72家,其中亿元企业9家,规上工业产值48.37亿元。
历史沿革:
唐贞观三年(629年),析将乐县东南两乡置将水场,垂拱三年(687年)分南乡将水口为蠲科镇。
景福二年(893年)改为将水镇,后改永顺场,隶属建州。
五代,后唐长兴四年(933年)将永顺场升为县,取顺而昌之意,故名。
仍属建州。
宋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剑州改称南剑州,顺昌属福建路南剑州。
元至元十五年(1278年)置福建省中书省,南剑州升为南剑路。
延祏元年(1314年),南剑路改称延平路,顺昌仍属之。
明洪武元年(1368年)延平路改为延平府,顺昌属之辖。
清代仍属之。
民国2年(1913年)废府改道,顺昌县属北路道,后改建安道(道所在南平)。
民国16年(1927年),废道改省、县两级制,顺昌县属福建省。
民国23年(1934年),实行行政督察专员制,顺昌属第九行政督察区(邵武)。
民国24年(1935年),顺昌改属第二行政督察区(南平)管辖。
1949年5月23日解放后,属于第二专区(后改南平专区),1964年将顺昌县的洋源公社(后改称际会公社)和洋口公社的谢屯等3个生产大队划归建西县。
1970年建西县建制撤销,原建西县管辖的城关、际会、大历、岚下、高阳、房道6个公社划入顺昌县(1975年房道公社复归建瓯县)。
1970南平专区迁驻建阳,改为南平地区,1971年改为建阳地区,属之。
1988年建阳地区迁驻南平,更名为南平地区;属之。
1994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撤地设市,南平地区改称南平市,原南平市改为延平区。
顺昌属南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