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由来:东汉末年孙权取“建立千秋伟业”之意,改秣陵县为建业县。
2022年8月,建邺区入选2022年度县市夜经济繁荣百佳样本第16位。
2022年4月,教育部确定建邺区为2021年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先行创建县(市、区)。
2021年12月,建邺区上榜2021中国数字治理百佳县市,位列第15。
2021年11月,建邺区上榜2021中国最具安全感百佳县市第2名。
2021年8月,建邺区上榜2021中国高质量发展百强区(直辖市以及副省级城市市辖区),位列第76位。
2021年8月,建邺区上榜2021赛迪中国百强区,位列第83位。
2021年5月,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建邺区人口数量为53.43万人,位列南京市各区人口数量排行榜第9位,位列江苏省各县市区人口数量排行榜第81位,位列全国各县市区人口数量排行榜第960位。
建邺区地处南京市主城西南部,东依外秦淮河,西临长江,南到秦淮新河,北至汉中门大街,区域面积80.87平方公里。现辖6个街道(办事处)60个社区,常住人口约53.4万人,总人口约60万人。区域内有被誉为“金陵四十八景”之首的莫愁湖,有中国“三大名锦”之一的民族工艺瑰宝—中华云锦,有南京奥林匹克体育中心、江苏大剧院、绿博园、侵华日军-遇难同胞纪念馆等历史文化资源。作为南京的中心城区之一,建邺是一个古老而又年轻的城区。公元212年,东吴孙权定都“建业”,建邺地名由此而来。南京市进行区划调整后,建邺退出老城,进军河西,成为南京河西新城的主体。
作为全市第一个先整体统一规划、后组织实施建设的区域,历经十余年的发展,河西新城始终强化规划刚性约束,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城市功能日益完善,逐步成为南京主城的重要板块,形成良好的发展态势。
北部地区在2000年前后基本建成,中部地区借助十运会、第十届世界城市论坛东风基本成型;南部地区在青奥会前后全面拉开建设框架,西部地区江心洲正与新加坡合作整体开发建设中新南京生态科技岛。近年来,建邺先后成功承办、保障了第十届全国运动会、中欧领导人峰会、亚洲青年运动会、夏季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三次国家公祭、南京国际马拉松赛和世界速度轮滑锦标赛等一系列重大国际国内活动。目前已初步成为发展潜力巨大、人居环境优美、功能品质一流的中心城区。
历史沿革:
“建邺”之名源于南京古地名。
汉献帝建安十七年(212年),东吴孙权为建帝王大业,改秣陵县(今南京)为建业县。
晋太康元年(280年),武帝司马炎改建业为秣陵,并将其西南部划分为临江县。
太康二年(281年),改临江县为江宁县,设秣陵县秦淮河以北为建业县。
翌年,改建业为建邺,“建邺”之名由此开始。
邺者,邺城,河南古地名,系司马氏发迹地,以建邺为名,寓不忘故土之意。
隋、唐、宋、元时,区境先后隶属江宁县、归化县、金陵县、白下县。
明、清两朝分属上元、江宁两县。
太平天国时代,境内一度成为军政指挥中枢要地。
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以秦淮河为界,河东、河西分属江宁市和江东乡。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南京开始设置区级建置,区境为第五区。
翌年,秦淮河以西划归上新河区。
1949年4月,境地解放。
1950年6月南京重新划区,原第五区改称第四区,原上新河区改称第十一区。
1955年8月定名为建邺区,1967年3月改为红卫区,1973年12月恢复现称。
1978年,撤销街道革命委员会,恢复街道办事处。
1984年,江东公社凤凰二队、三队、跃进生产队及上新河镇的凤凰西街、茶亭居委会所属地段划归建邺区。
后经多次调整,至1995年4月,建邺区下辖朝天宫、止马营、安品街、莫愁湖、南湖、兴隆6个街道。
2002年10月,南京市进行新一轮区划调整,划出朝天宫、止马营2个街道以及莫愁湖街道的部分地区,划入江心洲镇以及沙洲、双闸街道的部分地区,形成南湖、滨湖、南苑、兴隆、沙洲、双闸、江心洲7个街道。
2012年6月,南湖、滨湖街道合并为莫愁湖街道,形成莫愁湖、兴隆、南苑、沙洲、双闸、江心洲6个街道,至2022年3月未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