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芜区地名由来:莱是植物名,俗你灰菜,芜指田野荒芜,古时这里是一片荒凉的地方,故名莱芜。
2022年6月,莱芜区获评为山东首批文旅康养强县。
2022年4月,莱芜区被确定为第三批山东省乡村振兴“十百千”示范创建县(市、区)。
2021年12月,莱芜区被认定为第三批山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区。
2021年12月,山东省农业农村厅确定莱芜区为2021年山东省“两全两高”农业农业机械化示范县(示范市)。
2021年9月,莱芜区被列为整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
2021年7月,水利部公布莱芜区为第四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
2021年5月,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莱芜区人口数量为81.6万人,位列济南市各县区人口数量排行榜第5位,位列山东省各县市区人口数量排行榜第39位,位列全国各县市区人口数量排行榜第446位。
莱芜区前身为莱城区,于1993年初建区,辖15街镇,841个行政村居,1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个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省级农高区),1个省级旅游度假区,总面积1739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06万(含莱芜高新区)。先后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全省双拥模范区、省级文明区、服务业先进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等荣誉称号。
莱芜是齐鲁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形成了“崇德尚实、重工厚商”的地域文化风尚。境内长勺之战“一鼓作气”世代传颂,明朝八景闻名遐迩,莱芜战役名载史册。进入新时期,区委区政府领导班子秉承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紧扣时代脉搏。引导全区上下以精心谋划之策、精益求精之心、精诚团结之力,凝神聚力求发展、全神贯注搞建设、殚精竭虑谋跨越,凝聚形成了以“精气神”为核心的莱芜精神,提振精气神,争当排头兵,实现大作为,向全省县域经济一流水平冲刺跨越,成为全区上下的自觉行动和不懈追求。
莱芜区是一方发展潜力巨大的魅力热土。
区位优势明显,位于山东省的地理几何中心,4条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其中有3条分别与京沪、京福和济青相连;2条铁路在境内交汇,与京沪、胶济铁路相连;30分钟可以到达泰山,40分钟到达济南国际机场,2小时到达开放港口青岛。济南—莱芜城际轻轨正在规划建设,通车后济南至莱芜可缩短为20分钟。产业特色鲜明,形成以新医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为主导,以电子商务、现代物流、文化旅游为重点的产业发展新格局。新医药产业,依托珅诺基,重点发展国家一类新药与高端医疗器械。新能源产业,阿尔普尔、希格斯新能源等企业推动空气能、太阳能装备从科技优势向规模优势发展。新材料产业,以碳化硅陶瓷、纳米纤维、石墨烯等为基础带动集群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互联网+”与汽车零部件、电梯、电气设备等传统制造业深度融合,实现产品的高端发展。围绕电子商务、现代物流、文化旅游三个发展重点,颐高电子商务产业园、阿里巴巴农村淘宝、中国网库、长鹿国际旅游度假区等现代服务业发展迅速。载体优势突出,举全区之力建设的莱城工业区是省级产业示范区,正在着重打造的6个特色产业园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承载项目的能力不断增强,已成为莱芜区对外合作、加快发展的重要载体。特别是抢抓“济莱协作区”建设的重大机遇,莱芜工业区立足于“依托济南、服务济南、接轨济南”的总体定位,着眼于打造承接济南先进制造业转移的主阵地、接轨济南的桥头堡和实现济莱一体化的大平台,按照“产城一体、融合发展”的路子,举全区之力加快建设,着力打造“一城三园一基地”。累计完成投资45亿元,今年以来,新引进微诺医疗器械项目、汇金金属制品项目等20个。
莱芜区是一个发展环境优良的创业宝地。
我们始终坚持把环境作为经济发展的生命线,致力于创造“三个最优”:即最优惠的政策、最优质的服务、最优良的环境,坚决做到“四个一律”:即在手续上一律从简、在税费上一律从低、在生产经营和生活上一律从便、在优惠政策和奖励政策上一律兑现。研究制定了工业振兴10条、高层次人才引进20条和高技能人才培训30条等一系列优惠政策,对符合条件的大项目,通过“一事一议、特事特办”的办法,给予最大限度的支持和服务,努力做到让客商在莱芜区投资放心、创业安心、工作顺心、生活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