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由来:有黑色石头山,即黟山(黄山),县城在山的南面,故名。
2022年10月,黟县被纳入为2022年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名单。
2022年6月,黟县入选2022年全国县域旅游发展潜力百佳县,位列第27。
2022年5月,安徽省商务厅推荐黟县为2022年安徽省县域商业体系建设试点县。
2021年11月,黟县入选2022年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试点县名单。
2021年11月,黟县上榜2021中国县域旅游综合竞争力百强县市。
2021年10月,生态环境部命名黟县为第五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2021年8月,黟县入围2021年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
2021年8月,国家商务部公布了2021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黟县名列其中。
2021年5月,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黟县人口数量为7.62万人,位列黄山市各县区人口数量排行榜第7位。
黄山古称黟山,黄山之南,全景黟县。黟县是古徽商聚集地和徽文化发祥地之一,也是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的核心区之一,拥有“世界文化遗产地、国家生态示范区、中国旅游强县”等名片和“世外桃源、画里乡村”"千年古县"的美誉。面积857平方公里,人口9.53万。
历史悠久,文化厚重。黟县始建于秦(公元前221年)。“黟”字本义为黑、黑木。因建置于黟山南边而得名。境内完整保存1590幢明清古建筑,拥有西递、宏村世界文化遗产、3处全国重点文保单位、6个全国历史文化名村、44个中国传统村落、省级及以下文物保护单位88处,被称为“中国明清古民居博物馆”“中国传统文化的缩影”。
环境优美,生态绝佳。境内山川毓秀,田园相依,生态优良,全县山场面积占县域面积的86.3%,森林覆盖率84.8%。先后荣获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全国第九批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地区、全国首批绿色小康县、省级森林城市等称号。相传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记》就出自这里,素有“桃花源里人家”“中国画里乡村”之美誉。
旅游主导,资源丰富。全县共有收费景区15处,其中5A级景区2处(西递、宏村)、4A景区4处、3A景区1处。先后荣获中国旅游强县、全国文化旅游示范县、中国最具文化魅力旅游名县、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中国最具幸福感的休闲城市、全国十大县域旅游之星、中国乡村民宿发展示范县、全球百佳可持续目的地等10余个国家级荣誉,2019年成功入选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全县乡村旅游正在从传统的观光旅游向高端度假、休闲体验、户外运动、文化演艺、摄影写生等多元化旅游业态发展。
历史沿革: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置黟县,汉以前称黝县;汉成帝鸿嘉二年(19)六月,改黝县为广德王国;五年(22),广德王国废,复称黝县;始建国二年(10),王莽改黝县为愬卤;东汉建武元年(25)复称黝县;建安十三年(208),改“黝”县为“黟”县;1959年4月,撤销黟县建制,辖地并入祁门县;1961年4月,恢复黟县建制,沿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