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平区地名由来:西汉设置昌平县。以昌平侯封地而得名,寓“昌盛平安”之意。1999年,为昌平区。
2022年7月,昌平区乐多港假日广场被确定为第二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
2021年5月,根据北京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昌平区人口数量为227万人,位于北京市各区人口数量排行榜第3位,位列全国各县市区人口数量排行榜第16位。
2021年5月,昌平区被认定为全国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验区。
2021年4月,昌平区被评为第二批全国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县”。
2021年3月,昌平区上榜第二批全国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县推评名单。
2020年12月,农业农村部办公厅认定昌平区为全国第五批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市、区)。
2020年12月,昌平区上榜2020年全国新城区综合竞争力百强,排名第60。
2020年12月,文化和旅游部公布第二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名单,昌平区榜上有名。
昌平是北京的新城和科教新区,是首都西北部生态屏障,是拥有6000年文明史、2000年建置史的昌盛平安之地,是坐拥明十三陵、居庸关两大世界文化遗产的文化旅游名区,是致力全国科技创新中心主平台建设、服务首都高质量发展的创新活力之城。
昌平区域面积1343.5平方公里,现辖8个街道、14个镇。改革开放40年来,坚持实施科教兴区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综合经济实力、城乡发展水平、社会民生福祉大幅提升,各项事业取得长足进步。特别是,2014年和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视察北京以后,紧抓京津冀协同发展、首都“四个中心”功能建设的历史机遇,以减量发展为基础、以创新发展为引领,经济社会发展正在发生一场深刻变革。
历史上的“京师之枕”,新时代的文化魅力之城。境内有北京地区发现最早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之“雪山文化”。秦设军都县,西汉设昌平县,得名至今已有2000多年。明代升为昌平州,筑有永安城和巩华城,被誉为“京师之枕”、“股肱重地”。现有两处世界文化遗产以及银山塔林、白浮泉遗址等6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居庸叠翠是历史上的燕京八景之一。中共南口特别支部是北京最早的一批工人党支部。平郊民众抗战第一枪国民抗日军起义在昌平打响。近年来,坚持以文化人、以文强区,实施昌平历史文脉梳理工程,挖掘梳理和抢救保护一批历史文化资源。北京正在打造大运河、长城、西山永定河三大文化带,昌平是唯一一个三大文化带建设都有所承载的区。正在实施昌平历史文化地标工程,建设大运河源头白浮泉遗址公园,加强文化遗产和各类文物整体保护,打造明十三陵门户服务区、新城东区特色文创区,努力建设历史人文与现代科技交相辉映的文化魅力之城。